对今年刚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的张志维来说,过去十天是“压力与惊喜激荡的”。这位凭借硕博期间19篇sci论文被媒体广泛关注的青年教师,今年作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破零第一种子选手”被学校寄予厚望。
“没想到结果一出来,学校一下拿了三个金奖,我们的项目也名列其中,大家所有的压力,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张志维说。
而在杭电校长朱泽飞看来,学校近年来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学科实力明显提升。互联网+比赛成绩取得突破,“是不断积累的量变在人才培养侧促成的质变”。
硬科技发力
始创于2015年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世界双创赛事的品牌、产教深度融合的品牌。基于其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作用”,在海内外广受关注,而且其成绩纳入高校学科评估,高校对“互联网+”大赛的重视,呈现不断加码之势。
作为一直葆有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的信息电子特色大学,千亿球友会,在学科竞赛上是国内传统强校。近几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上,常年位居前二十位,“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排行榜上位居985强校包围之中”,名副其实的“全国地方本科院校竞赛榜单第一高校”。然而,该校在“互联网+”大赛中,直到今年大赛举办前还未金奖“破零”。
“其实这些年我们在这项比赛中成绩越来越好,每年都有进步,去年一下拿了4个银奖,金奖几乎是呼之欲出。今年大家都憋了一口气,学校领导尤其重视支持,项目也好,准备也充分,势要打个翻身仗。”杭电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钱胜说。
据了解,本次杭电共有7支项目入围全国现场总决赛,最终斩获3金4银1铜的优异成绩,成功实现金奖零的突破,创造学校历史,金奖获奖项目数并列全国19名,位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二,仅次于“互联网+”比赛传统强校宁波大学。
记者留意到,杭电获得金奖的三个项目,张志维博士负责的“步越辰芯—国内首家全自主毫米波通信芯片供应商”、赵星伦校友负责的“云传星控——智能慧感一站式解决方案奋行者”、潘嘉煜负责的“海‘纳’百川—计算机纳米液冷系统供应商”(卓越球友会体育、机械工程球友会体育选送),共同的特征是“主打硬核科技”。
“杭电学科竞赛在实力上不逊色国内强势985高校,这是业界公认,凭借的正是学生们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不惧挑战的韧劲,好多获金奖或冠军的项目,背后都是硬核科技。这次,很欣喜的看到,杭电把学科竞赛的优势,也发挥到了’互联网+’比赛上了,而这与‘互联网+’比赛近年来所倡导的硬核科技,结合好的商业模式,通过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完全契合。我觉得杭电在这项举世瞩目的大赛中最大的进步,还是在认知理念上的进步和到位。” 常年关注指导“互联网+”比赛的创新创业专业、浙江青年创业导师、杭电管理球友会体育副教授禹献云说。
“历经上万次的仿真,多次的实验测试,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于2020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混合多模式的效率提升技术,使得功放单元效率提升至少15%,在采用串联合成和并联合成架构导致性能不佳之后,团队重新出发提出了串并联混合合成的功率合成技术,使得输出功率翻倍,从而使传输距离翻倍。”在总决赛答辩现场,张志维博士如是说。该参赛项目,国产自研的毫米波通信前端芯片,硬核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的项目,是围绕物联网的一个细分领域,用无线低功率网域技术,实现实时互联网的功能,在工业和社会服务领域应用范围广阔,而且有过世界顶级项目成功实施案例。”这次在本科生成长组中表现出色、入围主赛道全国50强的“云传星控——智能慧感一站式解决方案奋行者”负责人赵星伦说。
好团队是根基
在杭电党委副书记钱波看来,互联网+比赛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力、大团队作战,各个环节高效运转,研究性的开展工作,有组织的科研育人。据她介绍,学校多次召开各相关方主要负责人参加、参与的大赛推进会、项目交流会、组织协调会,做到“有组织、有保障、有负责,不断反思教训、持续总结经验,积小胜为大胜”。
“我们总结出的经验是,参加互联网+比赛,想出好成绩,作为根基还是要有好的参赛团队,而这与这项大赛立足培养人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出发点,相契合。”杭电创业球友会体育院长夏涛告诉记者。
钱胜说,学校每年都会挑出一些好的项目,其中不乏硬科技项目,但对拿好成绩来说,“好项目+好团队”缺一不可。“有好的项目,但是团队不给力,最终导致成绩与预期有偏差的情况,也有发生。”他坦言。
那么,何为好的团队?“创新创业意识强”“团队有主心骨”“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强”“团队对荣誉有饥渴感”。以上几点,是杭电创新创业竞赛教练组给出的答案。
总结此次杭电“金奖破零队”的三个团队,无不符合以上条件。张志维博士因为条件优异,“一毕业就被聘为特聘副教授”,是青年骨干教师中的代表。“对为学校拿第一块‘互联网+’比赛金奖,是做梦都想。”他本人说。
赵星伦校友,2017年在杭电作为大二本科生就带领团队拿到了“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铜奖,时隔五年又为母校杭电拿到了“互联网+”全国金奖。读书期间,他特地成立了公司,毕业后带领公司小有所成,这次带着硬核项目回归代表母校杭电打比赛。“就是想为母校拿金奖的。”赵星伦说,项目好还不够,为此他专心准备比赛,经常带领团队完善PPT到深夜,“讲稿练习了几百次,哪怕没有PPT也能讲完,一定会在9分55秒讲完,都形成了肌肉记忆。答辩也是我亲自干,好的东西,一定要有最佳呈现效果。”赵星伦表示。
大四学生潘嘉煜同学的项目,最终拿到总决赛金奖,事实上是“一匹黑马”。“现在来看,这个团队,项目也不错,关键是团队强,强大到给大家以惊喜。”钱胜坦言。潘嘉煜,是2022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不久前以优异成绩确定保研清华大学。“大一时,我的导师何利华,跟我分享了一个关于纳米流体传热的idea,还给了我几篇文献,后来我带着这个尚不成熟的想法,一路研究、设计、实验、装机,最终成功将想法落地。现阶段的服务器液冷方式主要为浸没式,这种将主板直接浸没于冷却液中的散热方式需要消耗极高的成本,而我们致力解决的纳米冷核式方案将散热区域集中于CPU、GPU等发热核心,使用少量纳米流体实现点对点式的精准散热。我们自主研发的纳米液冷系统具有散热性能优异、综合成本低等核心优势。”潘嘉煜侃侃而谈。
潘嘉煜团队既有相关核心论文专利,又在产业化上迈出重要步伐。“主要是几个大二大三学生,老师们指导的也充分,最了不起的是,潘嘉煜这个主心骨,早早就表现优异,清华大学也确定保研了,一般同学可能会满足了想歇一歇,但他依然对创新创业竞赛有一种饥渴感,努力拼搏不打折,从省赛银奖一路逆袭拿到全国金奖,团队追求卓越的精神让人感佩。”夏涛表示。
软文化是关键
杭电历来有学科竞赛丰厚土壤。“一院一赛”为外界所称道。计算机球友会体育主办的校级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电子信息球友会体育主办的电子设计竞赛,自动化球友会体育主办的智能车比赛,理球友会体育主办的数学建模比赛,确保了学校在特色学科竞赛上有好的抓手。而这也成为学校坐稳“学科竞赛地方高校第一强校”的重要基础。
杭电副校长李文钧同时也是此次金奖获奖项目“云传星控——智能慧感一站式解决方案奋行者”的带队老师,在他看来,学校这些年在大力推行产教融合、科研育人,已有的学科竞赛文化,拥有丰厚的土壤,并延伸拓展,能为同样注重硬科技的互联网+竞赛文化奠定基础。
杭电创新创业竞赛教练团队建议,“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打造互联网+竞赛文化,这是今后学校在这项赛事中继续保持强势的大环境土壤。”
据了解,目前学校已经制定了“互联网+”比赛奖励办法,获奖学生和老师“都能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奖励办法,而且‘相当诱人’”。这是制度文化的体现。
记者还了解到,各球友会体育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资源并进行整合优化,在构建“互联网+”比赛院级文化中发力。如此次互联网+大赛总决赛发挥出色展现出“规模优势”的圣光机球友会体育,通过院级科技立项为大量学生项目萌芽孵化提供支持,学生项目立项后通过球友会体育计算机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进行孵化培养,球友会体育计算机与自动化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及项目运行提供一流的师资保障及软硬件支持。通过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项目培育,为互联网+等相关高级别竞赛储备海量项目种子库。通过前期互联网+竞赛讲座指导,挑选改造项目库中极具潜力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培育,球友会体育为重点项目配备相关团队、师资及政策支持,举办多场互联网+专家评审选拔会,优中选优,不断打磨,从而打造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互联网+竞赛项目。
“现在越来越多杭电学生在关注和参加互联网+比赛,优秀学生越来越多,同时我觉得学校学科竞赛在全国的优势,也可以转化为互联网+比赛的优势。” 禹献云举例说,比如一个全国金奖学科竞赛项目团队,其中的A同学是团队负责人,他专业能力突出。其中的B同学,专业能力未必有A同学强,但他有很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他善于整合资源推动技术与产品创新落地。那么B同学,可以做互联网+项目的负责人,A同学可以做辅助人员,没准互联网+项目也能出好成绩。两项比赛,都是用的硬核技术,每一项比赛中培养的能力,可以反哺另一项,也能达到通过竞赛培养人才的目的。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载体。大赛的准备和发挥,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和认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今后要据此加强构建各方面多层次的培育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竞赛软文化。”杭电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